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热点

来自著名山水画家张小冬的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15-06-17  浏览次数:1280
 

【名人名艺】

艺术大师艺术情  手握画笔显激情

          ————来自著名山水画家张小冬的特别报道

 

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有一座素有“齐鲁襟喉、徐淮锁钥”之称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临沂市。这里不仅孕育着深厚的儒家文化思想,而且还涌现出王羲之、颜真卿、张文俊等享誉全国的艺术名人。他们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先驱,虽然他们早已千古永垂,但是他们身上那种“热爱艺术、献身艺术”的伟大品格却深深的熏陶着我们的艺术后辈。为此,我们今天专门对张文俊老前辈的儿子——张小冬展开深入走访。

一、心灵中播下艺术种子的地方

张小冬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目前担任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德山水研究会理事、南唐书画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山水国画领域方面的创作。大量作品曾在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海内外画展中成功展出,并被各类专家学者列为珍贵收藏品。尤其在20139月,中国画三峡长卷被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作为该馆的陈列艺术品长期展示。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父亲的精心指导与严格要求。张小冬的父亲张文俊1947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德山水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顾问、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高尚的艺术品德、精湛的艺术技能,使其在中国画坛享有崇高威望。

受父亲的熏陶,张小冬自幼养成了酷爱绘画的艺术热情。每天在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便按照父亲的要求展开耐心细致的绘画练习。从画面结构布局、色彩搭配的合理性、线条的流畅性等方面,张小冬总是在不断的琢磨,以此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同时,为了达到绘画训练的直观性,张小冬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冒着严寒酷暑深入名山大川展开实地写生,从而为塑造出“欣赏美、感受美、鉴赏美、创作美”的艺术气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情系社会的赤子情怀

父亲张文俊的艺术才华不仅深深鞭策着张小冬的健康成长,而且身上所彰显出的满腔爱国热情也一直陶冶着张小冬的博大胸怀。作为一名山水画家,张小冬明白:自己不但要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更应该具备“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的理想豪情。

自从步入画坛之后,张小冬便积极用自己的绘画作品参加各种爱心拍卖活动。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给全国人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张小冬的作品《峡谷春意》曾在中央电视台西南灾区公益拍卖活动中受到了现场评委与观众的一致好评,为推动救灾宣传、鼓舞中国力量、凝聚中国精神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张小冬又被广大书画界同仁亲切的称为“红色画家”,为真情讴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创作出大量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201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之际,作品《齐云山》成功入选河南省红色收藏精品展;同年9月,作品《蜀江春意》成功入选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陵书画名家展;20144月,作品《岱宗雄姿》成功入选“永远的风帆”中国书画作品展,并被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永久收藏;20148月,作品《齐云山图》入选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青奥会书画展,并以“山之险峻与云岚合为一体,苍松挺立山峰,墨色清雅古朴,出彩亦轻染山骨,是为佳品!”颁奖词荣获最佳作品奖……

三、笔耕不辍志气高的艺术动力

水千条、山万座,张小冬已走过大部分,大山深处埋藏着他的艺术足迹,平静的湖面回荡着他的艺术之音。为了完成每一幅作品,张小冬经常亲自前往各类名山大川写生,用自己匠心独运的笔调记录着祖国及世界各地大好河山的气势恢宏与端庄秀丽。二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张小冬先后多次前往大陆的黄山、庐山、泰山等风景名胜区,及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创作活动,向当地群众和异国友人宣传浓墨重彩的中华书画文化,满怀诚心的听取别人对艺术作品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国际文化交融起到了相应的推动作用。

由于自身的勤奋努力,张小冬的许多作品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荣誉。200810月,与夫人罗明兰在香港集雅斋共同举办中国画联展,并被《香港书画报》作出报道;200812月,作品《江山揽胜》入选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在江苏省美术馆主办的画展;20096月,作品《皖南秋景》成功入选孙中山先生海峡两岸书画展,并在北京、南京、台湾等地巡回展出;20108月,作品《峡江帆影》成功入选南京美术馆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展;20113月,作品《春山欣欣》成功入选中国首届礼佛文化月;20148月,携夫人在马来西亚成功展出30余幅中国画作品,并被马来西亚《星州日报》作出专题报道;20152月,在全国首届“3.15”维权杯书画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传承艺术精神  创新艺术思维

因为执着而坚守,因为拼搏而美丽。张小冬正是怀着“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在从事着自己的创作活动。他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更离不开父亲张文俊在其艺术生涯中的具体指导。同时,在张小冬身上始终折射出“情系国家、奉献社会”的赤子之情,也彰显出“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生命激情。

“笔、墨、纸、砚”是中华民族的文房四宝。正是这样的文房四宝,不仅流淌着源远流长的中华书画文化,而且还造就出许多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名家。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脊梁,让我们向他们的默默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联系方式 |夏恒网络